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,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,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。
但如果出汗的方式,汗液的量、色和气味发生改变,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。
常见的就是感染后体温上调,出现发热后多汗表现。
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情况下,可以表现为周身大汗、手足震颤,面色苍白、浑身无力等。
而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,还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,造成出汗部位异常分布。
当胸闷明显合并大汗淋漓时,需要警惕冠心病、心绞痛发作,甚至心肌梗死、心衰引起的交感兴奋性多汗。
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患者,可以表现为精神紧张、不动也会出汗、动辄大汗、胃口大但人消瘦等表现。
少见疾病如嗜铬细胞瘤患者,出汗是呈阵发性大汗,同时伴有心慌、四肢发凉等。
钙元素缺乏者容易表现出周身大汗,夜间盗汗增多,以儿童多见。
对于中老年妇女,潮水一般涌来的出汗,被称为更年期“潮热”。产后虚弱的妇女,症状可能出现头汗过多。手汗增多伴腹胀便秘,则是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。